“她力量”

“她”榜样|甘于平凡——走近“教书育人奖”一等奖刘锦阳老师

“她力量”

校妇女工作委员会推出“教书育人奖”女教师采访系列第二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刘锦阳老师。

大学时候的刘锦阳老师就对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十分向往。带着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梦想,尽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身边的同学朋友纷纷选择去外企、经商等发展方向,刘老师依然坚定地留在本专业,成为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一名老师,并凭着一腔热血和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热爱,从助教、讲师再到教授,讲台黑板前的一小方天地,一站就是三十多年。

最初来到交大,跟随老一辈教师,就像师傅带着徒弟,如何把课堂知识讲授的深入浅出?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如何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如何教学那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对于老师这份工作,刘老师坦言,在从教之初,这是一份再平凡不过的职业,收入不高,工作辛苦。“那时候的老师虽然没有很大的工作压力,但是很清贫。”

 1.png

即便如此,正是这种甘于平凡的生活,对功名利禄看得淡泊,让刘老师并没有被市场化、商业化的社会浪潮改变从教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平静却充实地走到今天。

二十多年前,课堂上的硬件设施远没有现在的多功能教室完善。厚厚的一沓教案、密密麻麻的黑板板书,这两样东西往往是刘老师上课唯一而必须的两个助手。而学生亦是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尽管现在的多媒体、PPT、笔记本电脑成为上课的普遍工具,但是刘老师为了提高授课质量,在讲解难点时尽量用板书“真正了解学生的状态,真的把学生教好了,我才放心。”

除了坚持最传统的上课模式以外,刘老师每次上课结束,都会在教师休息室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下午五点多结束的课程,往往到了六点半,刘老师才能乘上回家的校车。在刘老师眼里,答疑不应该是一项负担。当面来不及完成的答疑,下班回家后刘老师依旧会通过和学生线上通话完成,有时候线上交流说不清楚,刘老师就会一边写一边和学生语音答疑。

这个习惯完全是出于自发的奉献。这份习惯一经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2.jpg

尽管平日的教学工作忙碌且辛苦,但是,刘老师依然保持自己的爱好,旅游、练钢琴、弹吉他,这些都是刘老师的生活所爱。

刘老师除了是在讲台上的那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生活中还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和刘老师分享学业事业之外的生活经历和个人话题。对学生们来说,刘老师是传授知识的领路人,同样也是指引生活的倾诉对象和分享挚友。

“我的职责是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学生。”谈及教书育人奖,刘老师说道,“其实还有许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他们淡薄名利、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学习。”

3.jpg

对于刘老师来说,教书育人,对学生,是一份职业,是一个传授知识,把学生“教会教好”的过程,而对自己,则更像是一份职责,是老一辈教书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传承,是发自内心、源自本能的对老师职业初心的坚持。

工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