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

[成就巡礼]社会服务:面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在使命担当中成就价值

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社会服务工作综述

党建风采巡礼

——高校社会服务要服务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高校社会服务要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面向未来引领创新发展。将社会服务的过程和成果有效转化成为科研、育人的重要支撑和助力。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师生医务员工及校友广泛参与和支持下,上海交大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洱源县在省内率先脱贫摘帽。

在上海交大党委领导下,学校社会服务指导思想明确,服务工作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服务成果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学校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实践“国家有战略、地方有需求、学校有能力”发展方针,形成了面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展现交大特色的社会服务合作体系,使“国家任务、战略支撑和专项合作”的社会服务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广大师生医务员工始终保持着积极向前、求真务实的态度,将使命记心上,将任务扛肩上,将汗水洒地上,将成果用在重器上,为国家发展贡献交大智慧,投身基层、融入区域发展,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01.jpg

校领导与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交流省校合作工作

01.jpg

加快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步伐,上海交大与浙江省深化战略合作签约

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谋发展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研究中国问题、推动社会发展。自觉置身国家发展的大舞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学校社会服务工作向着高质量高要求目标前进,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地方合作办公室、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地方研究院管理处等校内机构先后成立,各类工作机制日益完善。以省校合作、重点城市合作等政府间合作为基础,探索发展了地方研究院、重大科研项目校外基地等校地共建共享的创新组织。通过校内外组织机构的不断优化发展,服务模式日渐成熟,有效地整合校内外创新资源,形成了一套交大特色的高效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为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完善的组织和机制保障。战略布局与平台建设并行发展,前期合作成果不断转化为后续合作的发展动力和支撑。从省校合作提升为参与区域性创新发展战略,投身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服务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核心的地方研究院及科研基地布局。加强与上海市、区两级和机关委办局合作,与一流城市互动共生,积极服务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和巩固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合作。2018年,学校承担定点扶贫云南洱源县取得阶段性成果,洱源县在云南省内率先脱贫摘帽。对口合建工作开启新篇章,以学科建设和人才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与中西部高校间互学互助的格局逐步形成。

03.jpg

校领导考察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及洱海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04.jpg

校领导看望暗物质探测实验室师生

担当责任,全心全意为师生

学校党委始终心系长期在外驻守开展科研工作的交大师生。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的核心团队是学校牵头实施的国家水专项洱海项目团队。孔海南、王欣泽等带领的水环境保护人才队伍为守护洱海水清月明,坚守洱海边近二十年,完成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等数十项洱海保护与治理重要研究工作。学校领导多次赴当地考察和指导研究院的发展,对研究院重点工作给予指导。2014年,学校与云南省、大理州共建云南(大理)研究院,进一步加强了服务云南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治理工作的保障,为学校师生赴云南开展科技服务、定点扶贫等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当前,研究院正朝着建立建成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新目标努力,进一步落实将上海交大的实验室建立在云南的绿水青山里的承诺。五年来,围绕区域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学校与地方共同探索建立了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和研究机构。建立四川研究院,支持暗物质探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在四川落地发展;成立重庆研究院,重点打造临近空间技术两江基地,服务川渝西部科学城建设;参与支持海南自贸岛建设,成立海南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全健康研究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立浙江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推动上海交大在长三角地区的创新人才和科技集聚发展;成立内蒙古研究院、包头新材料研究院,促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成果在祖国西北落地开花;等等。上海交大对接区域发展的服务平台如璀璨繁星散落在祖国各地,构筑起学校和地方连接的桥梁,服务学校重大科研发展,探索和地方政产学研合作优化路径,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引导学校师生将科技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05.jpg

校领导慰问长期在洱源开展支教工作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06.jpg

上海交大向洱源县捐赠帮扶资金

07.jpg

上海交大与青海大学交流对口合建工作

乐于付出,无私奉献见真情

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决胜年,也是上海交大对口帮扶云南省洱源县的第9个年头。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帮扶工作纳入与云南省战略合作体系,广泛动员学校师生、校友、医务员工参与扶贫工作,为洱源县脱贫攻坚事业群策群力,为社会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展现出了交大人的无私与大爱。学校精准对接洱源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立“心”“行”“梦”“恒”四个专项对口帮扶基金,将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特色产业等作为帮扶重点。超过100个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得到了免费的救治,恢复健康,重展笑颜;数以百计的贫困学子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考入心仪的大学;数以千计的中小学教师、医务人员、农技工作者、基层干部得到培训,圆了自己的梦想;洱源有了崭新的远程教室,有了专业的电子显微镜教室,有了缝纫专业教室;孩子们有了专业的音乐和美术老师;洱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农业水平也不断提升。上海交大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16年、2017年学校连续两次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根据上级安排,上海交大承担对口合建宁夏大学、南昌大学、海南大学、郑州大学和青海大学工作,帮助指导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发展。学校积极推进与对口合建高校的学生交换培养、教师互访等活动,开展师资水平提升工作,举办“中西部高校学科建设研修班”、上海交大-英国华威大学中西部英语教师师资培训班,培训包括对口合建高校在内的多个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超过200人次。上海交大又进一步深化合建内容,开展面向区域发展需求的学科间合作,在实现共赢、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同时,持续促进对口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

08.jpg

上海交大成立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并与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09.jpg

上海交大深化与闵行区合作,建设“大零号湾”环交大创新创业集聚业态

勤于探索,五湖四海绘蓝图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实际行动参与国家、区域建设,是上海交大长期以来开展社会服务的重点,扎根中国大地解决现实问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智慧是上海交大践行社会服务始终坚持的初心。近年来,学校扎根上海,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稳步有序拓展合作与服务范围。紧扣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学校深度融入上海城市发展进程,开辟出一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学与城市互动共生之路。紧密结合地方人才高地建设需求与学校卓越创新人才成长体系建设需要,由地方出资,成立校地共建共管的徐汇-交大光启人才基金,用于引进徐汇重点布局领域和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共同构建人才高地,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紧密结合上海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与学校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求,不断推进徐汇区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闵行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临港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等平台建设,支持做强“大海洋”“大健康”“大零号湾” 等交大品牌,稳步形成环交大创新创业集聚业态。紧密结合地方文化建设、社会管理需求与学校文化传承体系建设需求,为校园文化传承传播、历史建筑群保护等工作提供支持。学校助力上海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供城市发展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与上海、浙江和江苏的重点区域进行对接合作,着力培育一批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平台和项目。走向全国,先后与云南、四川、海南、重庆、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开展战略合作,与石家庄、宁波、南京、苏州、淮北等多个重要城市地区开展深度科研合作,逐渐铺开上海交大社会服务蓝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上海交大将一如既往秉承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深化地方合作,为国家和区域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为学校和师生医务员工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地方合作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