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顾海英:立德、立信、立言,以勤为舟

劳模风采

她总是在不停的忙碌中,忙碌着传道受业,忙碌着研精覃思。邀约了多次对顾海英的采访,终于兑到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星期日上午,她先于我们等待在约定的地点。慈眉善目笑脸盈盈,这是我们见到她的第一印象。简要说明采访目的后,她打开了话匣子。   

从入学起,顾海英就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成绩优异,出类拔萃。此外,还一直担任各类“小干部”,从小学的少先队中队长到中学的校团委宣传委员,多年的学生干部经历磨砺了她的能力,培养了她事必躬亲、以身作则、行事果断的性格。她说:“在那个时候,读书成绩好,工作干在前,会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尊重,树立班级威信”。得益于这样的行事习惯,在日后的农场工作、大学读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她一直在立德、立信、立言的追寻中,始终以勤为舟,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不断努力、成长、成熟……   

农场青春的记忆——海丰小知青

一声“我是海丰小知青”,把顾海英的记忆带到了那些年走过的知青岁月里。   

42年前,伴随着“到农村去......”主旋律的尾声,顾海英奔赴黄海之滨,成为了海丰农场知青,那个“老知青”口中亲切的“小知青”。她犹然记得,当年她是作为先遣出发的几名知青之一,来到了正在筹建中的农场石灰厂。   

顾海英说:“当夜晚在上海十六铺的大达码头乘长江客轮行使至凌晨,又辗转汽车颠簸近一天,再转乘接站的拖拉机,终于到达了我要工作的地方。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干部、厂长,两位老知青。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竟是一排芦苇搭起的透风棚子,这就是我们新知青将要生活起居的地方”。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远离上海的黄海滩涂农场要建设发展,只能靠蛮力埋头苦干。于是,在厂长、老知青们的带领下,伴随着“先生产后生活”的主旋律,顾海英投入到了农场清苦、紧张、劳累但又颇为充实的劳动生活中。盼来一批生产一线老知青的学成归来,等来大批初出茅庐“小知青”的陆续报到,石灰窑终于开始生产了,一栋栋二层楼的排屋也随之筑起。随后,她也成了石灰厂领导班子成员——先后主管后勤和人事的大队长。顾海英说:“在农场当干部,一定要干在前,否则无人信服”。用当地老乡的话说:“在一堆知青里,我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这群人的领导......”。   

顾海英感慨道:“农场知青的工作、生活,镌刻着我们的青春,是植入我们心灵的记忆”。她向我们讲述了昔日与知青伙伴们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诸多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团队作战的感人故事,回顾了与老知青深夜挑灯探讨理想与抱负、亲情和友情的种种轶事。她说:“农场4年半的生活是清苦的,劳动是艰苦的,但却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当我们回想一年只有2两猪肉配给的生活时,我们能知道满足的感受;当我们回忆抬着巨大石灰石走在轮船与陆地的跳板上卸货时,我们能悟出自立、自强的崇高;当我们回忆起日薄西山,大家都去帮助尚未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个人,坚持一起收工的场景时,我们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友爱;当我们回首嬉闹着分食父母从上海带来的零食时,我们能品味出友谊的珍贵......我们有着太多这样发人深省的甜美回忆”。农场知青的这份经历、这份清苦、这份友谊,成为了她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使她在此后的波澜岁月中,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坚韧不拔,锐意进取,力学笃行,更使她学会勇于担当。   

无心插柳的一生之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在农场战友的鼓励、督促下,顾海英报名参加高考,尽管缺乏复习参考资料,但不如人意的客观环境,并未阻挡住她求知的步伐。顾海英回忆道:“当时的考试地点设在农场总部附近,从石灰厂到场部考点,每天参加考试步行往返需4小时”。尽管当年的高考录取率只有4%,然而她却幸运地成了那4%中的一员,亦即“新三届”之一员,但正式录取通知书却一直未到农场。后经农场局领导出面打听才得知,当时上海农学院刚恢复成立不久,上海教育部门允许其提前招生,她已被提前录取。顾海英说:“在当时年代的数理化导向下,我填报了好几所学校,好几个志愿,包括不在上海的外省市志愿,但最后都未能如愿,‘稀里糊涂’地被录取到我当时从未听说从不了解的学校,成了上海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时候,我们总在感慨命运戏谑着众生,却不知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顾海英说道:“虽然这不是我自己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但冥冥之中我就这样与农业经济结下了一生之缘。随着学习的了解,研究的深入......,至今我没有后悔过”。这是一个令她自豪的专业,她如数家珍似的向我们介绍着她所学专业的课程、研究方向等等。   

怀揣着知青经历收获的品质与历练、情感与梦想,顾海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这代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早上大家都很早起床到操场锻炼、读书”,大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担任团支部书记,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此后,作为优秀毕业生,顾海英服从组织分配,留校开始了教学生涯。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既然已经留校教书,肯定自己要修行到位才能当个好老师”,这是顾海英的为师之道。于是,1988年,刚生完孩子的她考入了南京农业大学,开始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她表现优秀,又被遴选为硕博连读生,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书育人岗位的坚守

1993年顾海英博士毕业,恰逢上海开启浦东开发开放,多家条件优越的单位邀请她去工作。顾海英说,“当时博士少,用人单位又看重我农场工作的干部经历,更有单位安排了十分重要、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职位,当时真的有点动心了”。但学校坚持不愿放弃这样一位人才,在领导劝说后,她安下心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从事着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直至日后多年来,仍有相关单位领导多次与她商谈调任政府机关工作之事,但再未动摇她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   

由于优秀的教育工作成绩,顾海英一路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职,她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着一己之力。30余年来,教书育人始终是顾海英事业的核心。顾海英是那般温柔和顺,她很喜欢笑,即使是初次相逢也使人如沐春风。她在教学中也是这样,总是和风细雨地把对学生的关怀融入点滴之中。她一直给本科生开课,在课堂上她总是能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课堂外她又常常是学生们可亲可敬、可以信赖的朋友。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新知识的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顾海英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她常说,“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不是讲解学生自己就能理解的知识,而是结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把握大局的能力”。她以自己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精心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MBA、EMBA学生,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顾海英骄傲地向我们屈指数着她的一件件优秀“作品”,那些她指导的博士生、博士后中有多人在校期间就已经获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A类、特等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博士论文研究课题及省市哲社基金资助出版博士论文等。已毕业或出站的20多名学生在高等院校(复旦、浙大、南开、湖南大学等)、国家和省市政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企业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其中有10多人已获高级职称,另有10多人担任政府机关处级职务以及企业和部门总经理。在毕业2年内有近10人次获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和教育部哲社基金资助,有多人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顶天立地”做研究——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顾海英认同“大学”乃“启智、立德、修身、济天下”的诠释。就“济天下”而言,她深知“三农”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经济领域的学者,为国分忧、为民服务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她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着,她的研究涉猎许多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如中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发展以及中国农村灾害与事故保险制度、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知识产权保护、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等。   

她坚持 “顶天立地”的原则,带领研究团队深入研究剖析中国农业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出版专著、发表高质量具有影响力学术论文的同时,更加注重把握趋势、创新理念、深入调研、超前研究。她致力于将现实问题凝练为学术研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语言,努力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追求在服务决策、推进发展中提升学术价值、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学科建设。   

近年来,顾海英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和应急项目5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省部级系列课题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4项。先后出版著作6部,发表CSSCI以上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SCI/SCI收录论文、《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经济学季刊》、《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等学术论文40余篇,有10多篇分别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   

近年以来,顾海英的多项专业研究成果和建议获得中央有关部委、省市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应邀出席党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就“三农”问题直抒己见;多次出席上海市委领导和农业部领导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就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有10多项研究成果专报先后获党和国家领导人,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中央部委办领导的肯定和批示;有2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部委办和上海市委办局的采纳和应用;部分成果融入政府文件;另有数10项研究成果和建议转化为《成果要报》、《专家反映》等,报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中央政研室、国务院研究室以及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供决策参考;另一些决策咨询观点和建议被编入中央内参供领导参阅。   

这就是顾海英老师,一位在科研领域胸怀大志、成果累累,在三尺讲台和蔼可亲、桃李天下的师长。她行走在我们身边,把“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奉为人生格言,她平凡可亲、温文尔雅,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今天,她仍不懈地奉行着立德、立信、立言的人生信条,以勤为舟,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继续稳步前行……  

劳模小传:

顾海英,女,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2011年起,作为领军人物,获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批准,设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顾海英工作室”。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四届价格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2001年—至今)、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等职。   

一直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土地资源管理、农村金融与保险、发展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50余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CSSCI以上学术论文百余篇。多项专业研究成果和建议获得中央有关部委、省市地方政府重视、采纳。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先后获得新中国60年上海百名杰出女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先进女职工、上海市杰出职业女性、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二届“曙光计划学者”、上海市第五届“曙光跟踪学者”、上海市首届青年咨询精英、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王钰
校工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