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林睿明:成才成长故事

青春足迹

 一晃就快毕业了,回首这几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但又如流星般从脑海中划过。我想,我收获最大的,还是自我的成长吧。谨以此篇,记录一下我大学四年的故事。

林睿明生活照.jpg

大一刚进校的时候,我是完完全全的懵懂状态。凭借着高中对物理和化学的热情,我选择了材料专业。当时对专业几乎是完全不了解的状态,更没有像现在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大一的时候还是很勤奋的,我记得我上课非常认真,同时由于基础较好,所以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上都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现在翻当时《数学分析》课程的笔记,也不由感叹当时记录的工整。也是因为比较上进,于是喜欢报各种各样的项目,我在大一的时候分别加入了材料学院的国际化试点班和致远工科荣誉计划,当时并没有对这两个项目有全面的认识,但是幸运的是,从后面的过程来看,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大一的课程比较紧,我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上。但是,经过学长学姐和老师们的不断安利,我也渐渐萌生了参加科研的想法。于是在大一下学期,我参加了一个prp项目,在郭益平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窄带隙多功能铁电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由于我是初识科研,郭老师安排了他们组内的一个研究生学长来指导我。学长人非常nice,手把手教我做实验,也带我做了很多测试。虽然我对很多内容都不甚了解,但是学长非常耐心的指导我。虽然最后到结题也没有做出比较出色的成果,但是我还是这段经历,郭老师和学长人都很好,让我从科研小白转变成为了掌握一定实验技能的本科生,也为我今后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同时,大一的时候,我通过了解,非常想去参加学院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交换生项目,所以对英语也做了一定的准备,报班学习了托福和GRE。也通过读文献,了解了许多学术英语的表达方式,这对我的进一步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大二的课程任务依然很重,甚至比大一的时候还要重。大二上可以说是我课程压力最大的一个学期,那个学期总共修了33.5学分的课程,感觉每天除了写作业就是写报告。同时不幸的是,我在那个学期将马原毛概两门课都选了,而恰恰是从该学期开始,所有的思政课改为闭卷考试。所以在期末的一周内,我总共考了8门考试。虽然不想回忆起这一段压力很大的经历,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次的历练后,我在学习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上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该学期也是我大学四年来学积分最高的一学期,由于后面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大幅增加,所以就不曾染指那么高的学积分了。

我认为,作为本科生科研,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尝试不同的方向,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我也是这么做的。在大一做完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后,我在大二时又进行了关于碳纳米材料和光热转换方面的研究。该课题是受到了邓涛老师和陶鹏老师的指导,邓老师和陶老师人也超级nice。邓老师作为学院的副院长,学识渊博,对于科学问题十分严谨,总是散发着一股学者气息,同时他对学生又十分关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每一位本科生/研究生交流,我在和他的交流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尊重,也在和他讨论学术问题中受益良多。陶老师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可以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形容,和陶老师交流每次也都很愉快,能从他身上听到很多关于科研、学习和人生规划方面的建议。同时,陶老师做事非常细致,力求完美,我在他身上也学到了许多对于细节把控的经验。

除了邓老师和陶老师的指点,我还得到了非常多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帮助。我也非常感谢一开始带我的师兄,在一开始对光热转换领域了解不多的时候,师兄手把手带我,指导我去做每一个实验/测试工作。也正是因为每一个工作我都有参与,每一步都踏踏实实跟着师兄走,我才得以对整个实验内容、表征以及数据分析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如果大一那段prp经历是科研入门的话,那么这一段prp经历于我而言则是科研进阶的过程。我在这方面探索的过程中,觉得自己还挺感兴趣,就一直做了下去。大二下学期和接下来的暑假,我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做了很多实验,处理了很多数据,也看了很多书和文章。在这一段历练之后,我渐渐学会了如何独立开展一个课题。

除了课内学习和科研,大二下学期我还通过了学院JHU的交换生项目选拔,计划大三上学期过去。由于要准备签证、机票等一系列资料,也经历了选拔、面试、面签等一系列过程,我在该学期还投入了许多时间在出国准备方面。在准备出国交换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我处理繁杂事情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做事情也更有条理性了。

大二的学习生活结束,我便开始了非比寻常的大三生活。大三上学期,我来到了异国他乡,在JHU交换了半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时抱着这种心情报了项目,也就这样跳出了自己的comfort zone。这半年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影响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首先是学习方面。在美国,日常学习的语言环境是英文,这与国内完全不同。在交大即便加入了国际化试点班,日常上课主要是英文,但在有问题向老师们请教或者有什么没有听懂的时候,老师们会用中文和我们交流,这让我感觉即便是英文没有完全理解,自己也是有退路的。但在JHU全英文的环境下,我必须努力去适应,去调整自己,去和老师与同学们沟通。在交大学习的时候,我感受到比较大的学习压力,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交大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缘故,所以大家都很努力,从而导致竞争压力较大。但到了JHU我才发现,那儿的peer pressure也很大,同学们为了学到知识,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经常图书馆奋战到深夜。那边一学期不能选很多课,我在那儿一学期只选了17学分的课,其中正儿八经的比较硬核的课程只有12学分4门课。但是要上好每一门课都不容易,得拿出吃奶的力气,我也有数次为了完成课程作业熬夜到很晚。所以说,国内和国外的学习,想学好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要花很大工夫的,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认为JHU的交换经历极大程度提升了我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我第一次独自长时间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所以我从吃穿到日用品购买,再到租房洗衣打扫卫生,无一不是自己独立完成。在交大的时候,学校提供了很多便捷,但是在美国,许多事情都要身体力行去解决,这大大锻炼了我的独立能力。此外,由于和老师、同学交流,包括日常吃饭购物都是英文环境,我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住在离学校较近的一个公寓里,被安排的两个室友也都是交换生,一位是丹麦小哥,一位是摩洛哥小哥,他们人也都很nice,和他们日常聊天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换生中除了中国人,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譬如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新加坡、印度等,和他们一起参加聚会,还是挺开心的。

在交换经历中,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还是认清了自己,从而也有了更明确的毕业后规划。之前我一直在保研和出国中举棋不定,但是在JHU交换的这半年,我真的非常喜欢国外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也希望未来能在国外求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回国大概是在20年1月上旬,当时开开心心回来了,却没有料到十几天后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并且影响持续至今。的确,新冠疫情确实太突然了,这也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包括打乱了我的计划。由于之前下决心出国了,我是打算在大三暑假出去做暑研的,这样有助于我的进一步申请。但是疫情一来,国内国外的学习科研都陷入了停滞,所以我必须调整自己。所幸的是,国内疫情控制的很不错,这要感谢国人的共同努力。熬过比较艰难的一月二月,到了三月,我们开始上网课了,也算是让大三下半学期进行下去了吧。

上网课又是一段特殊的体验。每天在线上和老师同学们见面,在电脑上听课写作业,线上提交作业完成小测试,甚至是之后的在线考试,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体验过的。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我在那段时间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

暑假过半的时候,我返回了学校,继续之前未做完的课题。由于出国交换和疫情,我的课题耽搁了将近一年,不过还好老师们和组里的师兄师姐们还在。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又开始融入到“勤奋、求实、创新”的实验室氛围中,参加组会,日常讨论,做实验,写论文,一切的秩序都在慢慢恢复,我感觉我的日常又充实了起来。通过对之前prp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并在陶老师和邓老师指导和支持下,将该论文投稿,论文最后非常幸运地在12月底发表。

由于疫情改变了很多,所以我们这一届出国的人数大幅减少,大部分成绩排名前列的同学都选择了更为稳妥的保研。我由于有着印象非常好的JHU交换经历,所以一直比较坚定的想出国,但即便是这样,我还是产生了一些小小的动摇。还记得当时签放弃保研资格承诺书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比较紧张,因为我知道,一旦选择了,便没有退路,只能朝前看。

大四上又是一个繁忙的学期,同学们都返校上课了。我由于大三出国交换,有很多课要补,在加上大四上学期要申请国外的学校,所以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过于push自己的人,所以还是努力减少熬夜频率,同时找机会放空自己,让自己先去处理那些紧急且重要的事情。虽然有一两门课成绩不是那么好的遗憾,但从现在来看,我还是非常庆幸当时的选择——这让我在很多大事面前放平心态,同时让自己可持续的进行学习,这从长期来看是有益的。印象中非常清楚,当我在今年1月15号下午收到JHU的PhD offer的时候,非常激动的心情。当时的那种心情真的无以言表,身上堆砌了诸多压力,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不知不觉流下了泪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大学四年中,除了前文中提到的老师,我还要特别感谢其他帮助过我的老师。首先是邓老师大组的尚文老师、宋成轶老师、邬建波老师、崔可航老师和付本威老师,他们在实验室日常的时候给予我帮助。其次我想感谢班主任唐新华老师,除了对我的照顾,他也在大一的时候对我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做了指导。我还很感谢JHU帮助我写推荐信的Joelle Frechette老师和Anthony Shoji Hall老师,他们的课上的很棒,对我的善意和帮助我也铭记于心。此外,我想感谢遇见的几位超级nice的上课老师,包括张鹏老师、刘娟老师、陈飞老师、姚欣保老师、JHU的Orla Wilson老师等等。成为你们课上的一位学生,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真诚和善意,受益匪浅。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思政教师评语:

林睿明同学是材料学院2017级的优秀本科生,他参加了材料学院的国际化试点班和致远工科荣誉计划。在大学期间,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求实奖学金等一系列荣誉,总奖学金金额超过了10万元。此外,他还获得了诸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等荣誉。

在学习方面,林睿明同学勤奋认真,大学四年的学积分87,排名学院前列。同时,林睿明同学参加了学院官方的交换生项目,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换一学期,并取得了GPA 4.00/4的优秀成绩。

在科研方面,林睿明同学积极参与。他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两次prp项目,均获得了A等第,其中第36期prp项目“石墨量子点可控制备及其太阳能光热应用研究”获评优秀。此外,他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一篇。

在学生工作和课外活动方面,林睿明同学都有积极参与。他担任F1705101班的学习委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还热心参加许多志愿者服务,其中就包括2017/2018/2020年的上海马拉松志愿者,以及2018和2020年的致远荣誉计划招生志愿者。他兴趣爱好广泛,热爱篮球、羽毛球、围棋、硬笔书法、中华传统文化等等,也积极参与了许多相关活动。

未来,林睿明同学将前往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也是材料学院近十年来首位前往芝加哥大学读博的学生。希望他能继续努力,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校团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