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初心

凝聚红色力量,共庆百年华诞——我的入党故事088期

李彩英:党永远在我心中

入党初心

1封面照.jpg

今年是我入党五十周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一百周年之际,回想当年入党初心,追忆跟着党奋进的岁月,非常有意义。

坎坷成长路,一心向党行

1963年3月,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那年,我正初二,在学习雷锋的日子里我加入中国共青团。雷锋忠于人民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作为班级团支书,我决心要以雷锋为榜样,努力刻苦学习,多为同学服务。

在成长过程中,进步书籍对我的思想进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等小说中主人翁为民族解放的牺牲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特别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用生命写就的“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人生价值观深刻烙印于我心中。

我在高中阶段提出入党要求。我学习之余听党课学党章,学习毛主席著作,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使我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宗旨和党员修养有所了解。但1966年6月的文化大革命,学校一切都停摆,党组织发展工作自然也就中断。

1966年底,我和班里的团干部等同学决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小长征步行去北京。我们于11月24日从上海出发,历时二个半月,行程3千多里到北京。小长征使我们了解了社会、开了眼界。当我们走近农村,目睹了小苏北、山东农业的凋敝与农民生活的贫困,親身感受到三农问题之严重。这步行的一路上真可谓艰难不断,印象最深刻的当数泰山。杜甫诗有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激励我们定要登顶泰山。但艰苦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挑战。夜深零下20多度,冰寒山路滑,下行泰山极大地挑战我们生理极限,使我们真切体验到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艰难险阻,并深刻感悟到长征精神之伟大。

我们渡过了波涛滚滚的长江,更从厚重冰层上走过黄河,一路艰辛,让我们刻骨铭心。五十年后,我写了篇纪念文章,有云:人生曾有过许多选择、许多相遇,当年的我们选择步行小长征,与长征精神相遇相知。正是这次经验让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的漫漫人生路。

68年底上山下乡期间我来到了崇明农场。简陋棚屋稻草床,冬挖河泥春插秧。农场的艰苦生活和劳动,培养了我辛勤劳动的观念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因为我经历了75天的小长征,使我能坦然直面农场的艰苦,还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政治上的进取性。在这段时间我又一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在连队党支部的帮助下,在农村社会实践锻炼中,我进一步树立起正确的入党目的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最终我在1971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的我心情激动:“生于斯长于斯,是共产党教育我,使我进步、使我成长,听党话,跟党走,我要好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一生!"。

教育情缘起,全力建文科

七十年代初我任职中学教师,从此开始了我与教育的不解情缘。

当我回到中学任教时,校园里充斥着读书无用论。我是班主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想我应该尽最大努力改变班级学生的这种状态,因为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就是我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具体表现。当时正青春的我全心身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之中,对学生既有严厉教晦也有温和关爱中,真切期昐着学生成长成才。我带了一个班四年,还是颇有生气。1977年我被评选为上海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78年恢复高考,我和我班学生同赴考场参加高考,并考入华师大,我班一位同学考入交大。

1983年秋我到交大,1985年初我参加了党总支工作。 八十年代的交大改革开放掀高潮,学校着力改变单一的工科而向着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文学科发展正当时。从马列教研室到社会科学及工程系再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交大文科初期发展。

本世纪初第一个春天是那样生机盎然,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书记,参加党委组织的赴清华调研组。在近一周祥实的调研、考察、讨论的基础上,调研组向学校党委提交“我校文科发展思路、设想、框架和建议的方案"。最终经党委讨论研究决定,新建法学院、媒体与设计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人文学院,后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五个学院也成为日后交大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基础。

此后,我主要工作是组织好媒体与设计学院的筹备创建工作,包括聘任原央视台长扬伟光为院长、初步确立学院办学思路和设置院系所建构并引进优秀人才。之后我任学院书记六年,进一步为学院建设和发展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学校党委书记王宗光教授曾这样评价我,"在交大文科建设关键阶段,你和胡近做了许多布局性基础性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和鼓励。    

愿春泥护花,传红色基因

2008年我退休了,我想我是党员,应做点有助于学生成长的事。像交大这类大学的学生底色好,学习优,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因此在他们大学时所形成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党性修养,还有他们的胸怀、格局、视野、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走向。所以,我常怀着"化着春泥更护花"的情感,願意为学生成长尽一份力。于是我退休后就参加了学校关工委的工作 ,一干十三年,期间曾任副主任。

我带着学生开展国史、党史、校史教育,参加硕士生、博士生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学在交大"为主题的座谈。

为助力学生形成正确入党初心,扣好党员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我请缨担任首届青年马克思学校的特邀顾问,并连续做了三年。今年正值建党百周年,我再次主动担任青马党校特邀顾问。 

同时我也参与市教育系统课题研究。于2017年任组长并撰写课题《探索关工委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获特等奖,并转载下年度2期的"心系下一代”。2019年撰写的课题《发挥五老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价值和优势研究》也获特等奖。

这几年我还积极参与教育部关工委推出贯穿四年的“读懂中国"活动。我策划组织四个微视频的采访制作,其中2018年采访原党委书记王宗光教授、反映交大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微视频“高教改革立潮头"与2020年采访孔海南教授制作微视频《洱海情、绿水梦》二片均评为教育部关工委最佳微视频,并在中国教育台展播。今年采访制作了范祖德老校长的微视频,被推送教育部关工委。

最初我心怀对党的敬仰之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数十年间为党勤奋工作,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永远牢记自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做到不忘入党初心,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红色基因。

媒体与设计学院原党总支书记 李彩英
学指委思政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