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50余年前发生在寝室里的故事

《思源》拾年

编者按:

2010年,《思源》杂志创刊之际,即赋予并秉承了“担负交大人精神家园、情感纽带与交流空间的使命”,成为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独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校友会会刊《思源》杂志创刊十周年。十载岁月、相知相伴。经编委会讨论后决定,编辑部精选十年来读者反馈喜爱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忆文章编入《思源》杂志第四十期,以“学在交大”“我的年级我的班”“缤纷校园”三个版块,较为全面地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交大人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深挖交大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内核,传承交大独特的校园和校友文化,力求让读者有兴致有共鸣,在文字间畅游的同时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这张照片摄于1963年12月31日。当时入住在第六宿舍202室的九位女同学想到:明年,毛杏云、王文珍、华怡、朱光远、万菊池、梁文娟、李荫满七位同学将要毕业离开学校;而李静芳、徐玉芝二位虽比她们低一班,但也将于后年毕业。抱着惜别之情,决定到徐家汇的大西照相馆去拍照留念。转眼50多年过去了,每每看到这张照片,看到这一张张熟悉的多少还带有稚气的笑脸,犹如回到了50年前,往事历历在目。

图片1.png

前排(从左到右):毛杏云、王文珍、华怡、李静芳

后排(从左到右):徐玉芝、朱光远、万菊池、梁文娟、李荫满

要为造船起飞而发奋学习

我们九位同学中五位是船舶结构力学(130)专业的,四位是船舶流体力学(140)专业的。这两个专业都是在船制系里成立没几年的新专业。当我们进校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犹如船舶的两个翅膀,有了它们,船舶就可以起飞了。记得1962年我们到江南造船厂去实习,看到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东风号”万吨轮浸泡在黄浦江畔。师傅们告诉我们,由于我国主机没有过关,因此还不能起航;师傅们还告诉我们,在公海里捕鱼,由于我国的渔船速度没有日本的快,眼睁睁地看着小日本捕到了一大网一大网的大鱼扬长而去,而我们却跟在后面。13001班王正达同学任校学生会主席。他在入大学以前曾入伍当海军。他告诉我们:在海南岛巡逻,天空睛朗时,远远可以看到美国军舰上的水兵,由于瞧不起我们,对着我国方向作下流动作进行挑衅。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经常成为我们寝室里议论的话题。“要提高船速、要造大船”成为九位女同学的共同愿望。强烈的学习动力,促使九位姑娘勤奋、努力学习。

两个力学专业共同特点是: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数学基础要求高,计算复杂繁多,是比较难学的偏理科的专业。结构力学被同学戏称为“结棍力学”,而流体力学被称“留级力学”(当时一门主课不及格要留级)。但我们从来没有屈服。每天晚上,我们基本都要到教室里熄灯后才回寝室。然后开始一场“战斗”,因为要赶在十点半宿舍熄灯前完成刷牙、洗脸、洗脚。大多是没等洗刷结束已熄灯了。大家的脸盆要放到一个脸盆架上,由于房里漆黑一片。常常碰得乒乒乓乓响。13092班崇明同学万菊池很用功,几乎每晚都要到熄灯后才回来。老远听到走廊里“咚、咚、咚、咚”脚步声,我们就说:“万哈哈回来了!”(崇明方言:“哈哈”即“什么”。我们亲热地称她:“万哈哈”。)

制图课是造船系必修课。在中院画船舶线型图和船舶结构图,有的作业要求用2H铅笔先在半透明纸上画好后,再用鸭嘴笔蘸上墨水按不同的线条上墨。我们最怕接近完工的图,如果不小心一滴墨水滴下去的话,那么整张图就全部报废,前面的工作也就前功尽弃了。因此碰到制图课,我们干脆一整天在中院制图室里待着,把干粮也带进去当作午餐。如果要返工,只有星期天再用上一整天。制图是工科学生的基本功,因为当时没有复印机,工厂里实际使用时,是靠这样的图,经晒图后交施工单位施工。

图片2.png

毛杏云(左)与徐玉芝(中)、李静芳在第六宿舍202室拉计算尺算题

14091班同学,后来成为我国气垫船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的华怡是我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她既聪明又用功,五年的学习成绩除了有二门是四分外,其他全部得五分。有一年大年初一,同学们到她家里去拜年,发现她正在埋头学外语。同学们很感动,连连说:“华怡连年初一也不放松。”由于她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考上船制系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后分配到708所工作。她主持编写的《气垫船静水阻力估算方法》是中国气垫技术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所主持的气垫船“围裙”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终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于1985年7月不幸病逝。同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追认她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华怡学习的活动。她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想念她。

甜面酱爆炸的故事

1959年,我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面临了三年经济生活困难时期。很快波及到城市,影响到大学。当时,我们的口粮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30斤;食堂里荤菜限量,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十张荤菜券;吃糕点凭票,每人每月四张糕点券;泡开水发票,每人每天一瓶;还有发布票、油票、火柴票等等。但大家精神状态很好,同学们讲:“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要与党同心同德。一碗面、一双袜子都是对我们的考验。”大家互相帮助,女同学的粮票从来就是每月拿到27斤,扣下3斤给男同学。月底男同学不够吃,女同学又会主动支援。食堂吃菜,荤菜每份一角五分,由于定量,总要算着吃。

为了节省一点,上海同学星期天回家常从家里带点菜或食品来,如酱黄豆、油炒盐、炒麦粉等。有一年夏天,曾住我们寝室的58届固体力学专业一位女同学,从徐家汇买了瓶甜面酱回来。这天半夜,可能是因为太热的关系,甜面酱突然发酵爆炸了,酱冲开了盖子,冲出来了,一直冲到墙顶上,寝室的桌面上、帐子上、地板上到处是甜面酱,到处可闻到股香味。熟睡的姑娘们有的听到了声音,但以为在做梦;有的闻到了香味,但不以为然。直到早上起来大家才恍然大悟。这件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足足谈论了有一年,只要提起它,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快乐莫过于是夜谈会

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由于各人班级不同、上课教室不同,有时一天都见不到一面。熄灯后的“夜谈会”是我们九人聚在一起,最为快乐不过的时候了。寝室里五个上下铺床,只有一个空床位,大家一个挨着一个睡。“夜谈会"没有固定的话题,没有指定的内容,海阔天空,古今中外都有。有时会谈谈一天中遇到的趣事,有时会为作业上遇到的问题争论不休,有时也会谈论老师与同学,甚至调皮地给老师取绰号,什么“WYSTERASE”(数学家名字)、“弹簧头颈”等。当然也会谈论一些不高兴的事,但很快会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说中得以缓解。兴奋时,有的同学会在床上蹬脚,甚至坐起来,上铺同学会把头伸向下铺。说不出的轻松舒展,说不出的温馨安宁,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现在想想,当关起门来时,这批女孩子实际上还是蛮“疯”的。

寝室犹如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亲如姐妹。中午、傍晚抢着泡水,早上晒出去的衣服,晚饭后抢着收下摺叠。家里带来食品大家分享。我们最喜欢14092班朱光远星期天回浦东老家,每次回来她总要带些土特产,如甜芦黍、玉米、炒蚕豆等等,因为是星期天晚上,我们一般不到教室去自习,所以没等到宿舍熄灯,她妈妈给她的“伴手礼”早已被一扫而空,饱了口福。九人中有两位外地同学,两位家住郊区同学。到了放假回家的日子,就互相调剂,上海同学把糕点券凑起来给外地同学买点心,让他们回去孝敬父母。一天14091班山东同学李荫满突感肚痛,脸色发白,直冒冷汗。13091班梁文娟、王文珍正好下课回寝室,见到此景,二话没说就与隔壁寝室女同学一起奔到卫生室拿来担架。凭着一股劲把她抬到卫生室。50多年过去了,想起此时此景,李荫满仍感激不尽。

“健康工作 50年”

记得党委副书记张华代表学校在给学生作形势报告时,要求我们“积极锻炼身体,将来要健康工作50年”。虽然学习很紧张,但寝室里同学没有忘记锻炼身体。每到课外活动时,大家都自觉到操场去参加各种运动。华怡是短跑运动员,经常在比赛场上得名次,为学校争光。朱光远曾参加过跳伞训练,在交大草坪上,曾见到过她身穿运动衣,活泼可爱的身影。已是满头美丽银发的王文珍,至今仍是交大老年长跑运动员,常参加上海市老年长跑活动,如果没有大学读书期间打下的基础,哪有今天的神气!还有李荫满、毛杏云、王文珍等至今仍坚持锻炼身体,打太极拳、功夫扇、做8字健身操等都能上手,研究科学养生新理念成为她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快乐百岁”成为她们新的追求目标!

图片3.png

课外活动时,14092班二位女同学朱光远(左)、毛杏云在操场上玩“滚轮”

50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都已是年过七旬,升格为奶奶、外婆的老人了,但每当我们聚会时,仍然一见如故,亲密无间。各自都在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为社会、为抚育第三代作贡献,精神面貌不减当年!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母校汇报、告慰在天国的老书记: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殷切期望!

图片4.png

2013年6月船制系64届女同学摄于交大徐汇校区老图书馆前

从左至右分别为:李荫满、柯瑞琦、忻洁仪、邹惠兰、万菊池、梁文娟、毛杏云、朱光远、王文珍、宋家瑾

毛杏云
校友总会办公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