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模范力量]王平:开拓创新 向海图强
— 校友风采王平,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1999届博士校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王平长期奋斗在军用舰船设计研究工作第一线,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并先后主持了多个新船型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应用新船型打下了较好的技术基础。王平笔耕不辍,在《中国造船》、《系统仿真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高等级论文。王平在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充分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科研生产工作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投身热爱 朝夕不倦
王平从小就对军事装备非常感兴趣。1999年,他从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博士毕业,随后入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启了他的海军舰船研发设计生涯。
我国海军装备的加速建设给了王平大展身手的机会。“我很幸运,赶上了人民海军装备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第七〇八研究所广阔的舞台上,王平在工作岗位上尽情施展才华,将热爱挥洒在每项研发设计任务上。
2001年,王平参加了某型护卫舰的方案论证和投标设计工作,担任总体主任设计师。在总设计师和许多老同志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王平独立完成了所有总体文件的编制、计算,并编写了论证报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投标截止日的当晚,王平和整个团队奋战至凌晨三点,总算完成了所有文件的打印装订。虽然最终投标失利,但极大地锻炼了他的业务能力,培养了其吃苦耐劳的意志。
舰船研发设计容不得半点马虎,对每个技术细节都要追求完美。2008年,王平担任某型两万吨级生活保障船的总设计师,整个方案论证时间仅有两周时间。他又和研发团队几乎每天加班到深更半夜。竞标截止日前一天,团队发现了一个虽不严重但可以影响技术分的问题,涉及总图、液舱、稳性等十几份图样文件。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身边没有其它助手的情况下,王平一个人在空调故障的房间里光着膀子,认真核算校对调整,三个小时内完成了所有图样文件的修改协调工作,弥补了方案缺陷,并最终获得竞标成功。该船的研制最终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立志强军 丹心铸舰
“海洋岛” 号
说起王平的代表作,必须要提新一代援潜救生船。在战斗环境中,潜艇可能受到来自水下、水面、空中的多种威胁,一旦遭到水雷、深水炸弹、鱼雷等致命性打击,艇上人员的逃生几率非常低;即使在非战斗环境中,机械故障、人为操作失误以及环境变化也可能给潜艇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潜艇救援装备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第一代援潜救生船采用单一的锚泊定位,这使得救援作业水深限制在100米以内,抛锚定位布设作业场的效率低,且定位精度差,耗时可能要数天时间。要解决上述问题,急需装备升级。2003年,王平被任命为新一代援潜救生船的副总设计师,主持“海洋岛”号援潜救生船的科研及总体设计工作。
“刚刚接手时我就意识到,这艘作战支援保障舰船,其设计难度不比战斗舰艇低。”王平回忆。他和设计团队在摸索中前进,首次在舰船装备上采用了全电力推进和动力定位技术,不仅将救援作业水深提高到数百米,而且定位精度高,救援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王平和团队一起成功攻克了综合电力系统和救援系统集成设计、风浪流环境载荷预报及动力定位能力评估等20余项关键技术难关,确保该船实现了预定的技术指标,使其达到国际同类型船的先进水平。2009年,“海洋岛”号交付使用,成为我国潜艇防救的中坚力量,多次海上大阅兵上都有她的身影。
技精为师 代代传承
48艘舰艇参加南海大阅兵,其中就有“海洋岛”号
第七〇八研究所作为我国海军主力装备研制的核心单位和我国高新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研发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一代代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在舰船研发事业中彰显“匠心”,在“传帮带”的光荣传统中代代提携,成为第七〇八研究所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金字招牌。
王平认为,总设计师就是设计院所的品牌,应高度重视总设计师的培养,并建设一支有责任心、有能力、年龄层次科学合理的设计师梯队。他在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型号任务锻炼和带教研究生,在排水型新船型和防救舰船研发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一些新船型的研发和智能装备运用,如果没有很强的人才梯队跟进学习,就没有办法去填补空白。‘海洋岛’号援潜救生船的救援深度从最初不足100米提高到数百米,就是个好例子。以后,海军装备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船舶研发设计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如新概念船型、数字孪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在舰船装备上的集成应用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但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一天,我就要为舰船设计多出一份力。”王平感慨地说:“相信我国舰船装备在全体舰船人的努力下,会发展得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可靠,更好地守护我国国家利益和海疆安全。”
成绩属于过去,荣誉鞭策未来。对于成绩,王平从不居功,“舰船研发工作者只是描画船体‘神经脉络’的人。而一艘船设计建造得好不好,很讲究团队配合,不仅仅是我们研发设计人员内部不同专业的配合,还要和造船厂技术人员、以及使用者海军官兵协调好。”
王平表示,近年来,我国海军装备弥补了体系、规模、技术上的不少短板。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海军装备已不再走跟随发展的老路子,而要以概念创新来牵引军事技术发展。未来,他将进一步发扬“胸怀祖国,献身军工;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为舰船装备的未来发展做出新贡献。
来源: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中国船舶报、文汇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