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品味校园建筑之美 感悟学子人生真谛 ——110年交大校园变迁
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座落在上海徐家汇的北边,1896年创办时校名为南洋公学,校园占地不到百亩,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交大已拥有6个校区,校园面积5332亩。其中徐汇校区已成为交大历史的象征。跨进华山路的校门,老房子、新建筑交错比邻,随处可现岁月的厚重和沧桑,时代的朝气和活力。方正的大草坪四周,老图书馆、中院、新上院、容闳堂、体育馆、浩然高科大厦等有序排列。再往里走,老的工程馆、新的包兆龙图书馆、老的执信西斋、新的研究生宿舍大楼,还有新中院、文治堂、法学院小楼等等,风格各异,景致盎然。如果按建造年代排列,几乎每隔十年就有代表性建筑出现在交大校园。交大好似近代中国的“建筑博物馆”。1993年,学校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单位。其中主要建筑就是校门、老图书馆、中院、总办公厅、体育馆等。目前徐汇校区尚存13幢1949年以前建造的老房子。 校园是学校历史能触摸、能观赏的载体。不管是老房子,还是新建筑,都蕴藏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演绎着老交大的显赫,展现着新交大的辉煌。我们没有奢望从建筑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些校园建筑的风格或特点,而是期望通过对校园中新房子和老建筑台前幕后故事的描述,让读者和作者一起感受交大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这些叙述,展示在这里生活、学习的交大人的精神。 国内历史悠久的大学不少,但拥有一脉相承校园的不多。不少学校或利用旧的书院作为校园,或利用原有的建筑作为办学设施,也有学校在困难或战乱时期搬出原址从此不能返回。唯有交大校园从筹办南洋公学开始,在此置地建屋横跨3个世纪延续使用至今,这是交大与众不同之处。由此也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聚焦在这些有形的建筑上,有喜生爱,并心生一种渴望,希望融入这美丽的校园,在知识的殿堂,历练人生,成就梦想,为这悠久历史再添一抹色彩。 这座有着110年历史的校园,见证了交大从晚清时期的新式学堂到民国时期的工科大学,到20世纪40年代综合性理工科大学,以及建国后由理工科大学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轨迹。这大学校园的变迁多少映衬出学校与国家发展命脉紧密相连的历史脚印。南洋公学时期,由于招商局和电报局的资助,办学经费相对充裕,学校把三分之二的钱都化在买地造屋上。唐文治校长任职期间,虽然办学经费短缺,以致校长带头减薪,还是建造了一批校舍,使工科大学所需的教室、宿舍等初具规模。20世纪20年代末,校园内已先后建造了中院、上院、新中院、图书馆、无线电台、体育馆等各具风格的标志性西式建筑。30年代以后,学校逐步组建理、工、管结合的现代大学,各种设施更加完善,体现这一教育理念的工程馆、容闳堂、执信西斋、铁木工厂等相继落成。抗战爆发后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战乱使学校几度频临危机,更无力建设校园。 建国初交大校园新建一批校舍,但是很快,面临院系调整和西迁,加上当时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曾经宏大的建设规划只能束之高阁。学校实际基建资金不多,尤其是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每年几十万的基建投资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学生、教工宿舍和实验室的需要,一切建设只能节俭从事。当时建造的3幢教学楼就有非常鲜明的简朴特征。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获得了很大的投入和支持。交大人以改革的精神重振雄风,抓住机遇求发展,校园面积逐步扩大,从徐汇校区拓展到闵行校区,同时法华校区、上中校区的建设也蒸蒸日上。1999年上海农学院加盟,交大又增加了坐落于千年古镇上的七宝校区。2001年开始的紫竹科学园区建设,把闵行校区建设规模翻了一番。2005年学校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交大又增添了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重庆南路校区。20多年时间内,学校通过国家投资、自筹资金、无偿捐赠等途径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校园,使校园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很多由著名校友和各界人士捐资建造的新建筑,点缀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教师活动中心、包氏图书馆、浩然高科技大厦、光彪楼、安泰教学楼、光明体育场、菁菁堂、铁生馆、学术活动中心、逸夫科技馆等等。这是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传统的最好体现。一幢幢看得见的建筑,承载的是他们对学校无尽的祝福和期待。 本书以交大颇具历史韵味的徐汇老校区和生机盎然的闵行新校区为主体,兼顾法华、七宝、上中等校区;以老房子和新建筑为主要对象,叙述这些房子和建筑已经远去的校园往事;或记载当年筹划者的构思,或回忆在这些房子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既涉及从交大校园内走出去的名家学者,又有至今在其间辛勤工作的普通交大人。这是生活的记载,也是文化的积淀。 走进百十年魅力交大, 寻老房子, 看新建筑, 聆听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
(主编:盛懿 顾建建 孙萍)
Copyright© 2018 欧宝app官方网站下载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上海市东川路800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